在債券通上線試運行首日的傍晚,央行宣布允許境外評級機構開展銀行間債市的信用評級業(yè)務。這是中美“百日計劃”中的一項成果,也是中國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的一個關鍵步驟。
中美兩國領導人今年4月份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會晤期間,宣布在全面經濟對話機制框架下,中美雙方將圍繞貿易領域的合作展開為期100天的談判。這就是中美“百日計劃”。一個月之后,中美雙方就農產品、貿易、金融服務、投資和能源等領域的問題達成十項共識。其中就包括信用評級服務和證券結算兩項,分別是中方將在2017年7月16日前允許在華外資全資金融服務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并開始申請征信許可程序,在2017年7月16日前向美方兩家合格的金融機構頒發(fā)中國銀行間債市承銷牌照和結算代理人業(yè)務資格。
因為信用評級尚未開放以及信用風險對沖工具不成熟等因素存在,債券通開通當天逾70億元的成交量七成以上來自利率債。這說明境外投資者對于國內信用債的投資比較審慎。未來隨著信用評級市場的開放,境外投資者對銀行間債市其他投資品種的興趣也將顯著提高。
信用評級一直是我國債市對外開放的一個“短板”,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仍與成熟債券市場有一定差距,由評級亂象導致的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也時有出現?,F在信用評級服務已經如約對外資開放,接下來美方將有兩家合格的金融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市承銷牌照和結算代理人業(yè)務資格。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債券通開通首日的表態(tài)也印證了這一點。他說,央行正在積極就境外評級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執(zhí)業(yè)的具體方式進行研究,以便進一步滿足境外投資人和發(fā)行人的要求。
這兩處對外開放“禁區(qū)”的解禁,預示著后續(xù)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將會進一步加大力度。
為了防止信息不對稱引發(fā)市場風險,央行強調,已向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注冊的信用評級機構應當將評級機構基本信息、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評級程序與方法等評級業(yè)務制度以及評級質量檢驗情況,向央行報備,并通過指定信息披露渠道向市場公開披露。
這一措施將為債券公允定價提供參考。而交易商協會對開展銀行間債市信用評級業(yè)務的信用評級機構進行自律管理,施行以投資者為導向的市場化評價機制,則可以借助市場力量實現銀行間債券評級市場評級機構的有序進退。
此次信用評級市場不僅對外資開放,境內依法設立的信用評級機構法人在銀行間債市也被允許開展與債券發(fā)行相關的信用評級業(yè)務。這一舉措將推動銀行間債市的開放與發(fā)展,推動信用評級行業(yè)實現包容式的快速穩(wěn)健發(fā)展。
盡管信用評級對債券市場的發(fā)展至關重要,但央行也發(fā)出警示,監(jiān)管部門要逐步減少政策法規(guī)對外部信用評級結果的引用,評級結果使用機構也應合理審慎使用外部評級結果,加強內部評級體系建設,降低對外部信用評級的依賴。未來會進一步建立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統籌管理框架,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確保金融市場在不斷深化對外開放的背景下,安全高效地運行和整體穩(wěn)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