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码肏肛门亚洲高清国产屄日_在线看不卡毛片A一区二区_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香港_国产白丝一区二区三区AV

請輸入樓盤名搜索
地圖找房

房產已經貨幣化,你持有的是劣幣還是良幣?

2017-04-15 15:38
4676

1_副本.jpg


中國房奴手中的房子,正在變成為一種不是房子的東西。是什么東西呢?房子已經是用于交換的貨幣,你手中占有的房產越多,房產價值越高,你實際擁有的貨幣購買力就越強。房地產,已經成為中國當下最硬的硬通貨。

中國的貨幣大量涌向房地產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從2000年到2016年,中國人民幣M2發(fā)行量從13萬億多暴增到155萬億。2016年廣義貨幣M2比上年末增長11.3%,今年的預期增速也并不會大幅減緩。一般的看法認為,過量的貨幣流入了房地產行業(yè),罪魁禍首,是銀行的貨幣超發(fā),加上2001年以來國際熱錢持續(xù)流入中國房地產業(yè),吹大了泡沫。假如沒有超發(fā)貨幣和熱錢流入,就不會有今天的房地產泡沫。但事實真的只能從這個角度理解嗎?

凡是流行見解,都有理由懷疑。房產價格泡沫亦在此例。如果我們從貨幣供給內生理論來看中國房地產業(yè),會有不同的觀察。簡言之,貨幣內生理論認為,能夠充當貨幣發(fā)行者的機構其實不只是銀行,非金融機構有時也能間接發(fā)行貨幣。

經濟學家托賓曾指出,如果一些原本非金融屬性的機構吸納了過多貨幣,它實際上就成為了一種隱性的貨幣發(fā)行機構。這是因為金融資產之間具有替代性,當一種金融資產吸納了過多的貨幣量并且價值穩(wěn)定的時候,它其實就在市場中充當了另一種更堅挺的貨幣。

我們不妨把貨幣流向房產的視角倒過來看,就是房產本身是一個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以至于我們無論用多少本國和外國貨幣去填都填不滿。照這個觀點來看,中國的房產,一方面是吸金的黑洞,同時因為其具有的高價值,所以成為了現在最為堅挺的硬通貨。

房產成為貨幣的現實,對于購房者和有房者來說意味著什么呢?這也就意味著,持有不同價格房產的人,就像是持有不同成色貨幣的人。我們稱之為“劣幣”和“良幣”。

良幣持有者會擁有較大的購買力和金融杠桿能力,其財富的基本面將會更好,反之,持有劣幣的人則無論在購買能力、財政狀況甚至社會階層方面都要遜于良幣持有者。一線城市的原駐居民,無疑天然的持有“良幣”。

近期,匯豐銀行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的80、90后七成都有房,但是這個報告很遭到人們的質疑。有些人認為,這個持有率似乎過高,與真實情況不符。其實,看看報告統(tǒng)計方法就知道,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報告中的中國受訪者中85%來自城市,14%來自郊區(qū),只有1%來自農村。顯然,城市原居民占了很大比例。數據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大城市的原居民大部分都有房子了,從郊區(qū)和農村新來到城市的移民,要想在大城市扎根,一個必要條件就是要從城市有房者的手中買下一套昂貴的二手房。

至于一線城市原本的有房者,他們對于不動產的需求一般不會是拋售和甩賣,賣出手中房產的情況多為“換房需求”,例如換到一個孩子上學較方便的學區(qū)房、或者距離工作單位較近的住房、或者是干脆純投資。但無論目的如何,這些在外地人眼中“很有錢”的一線城市有房者也不大可能直接支付現金購房,他們不得不先賣掉自己原有的一處房產,支付大部分購房款以后,再用少量現金補差價。在這樣的交易中,現金只是一種“輔助貨幣”,交易的大部分份額,是由主幣——房地產本身完成支付的。

因為房地產這種貨幣聚集了大量“現金”,在進行房屋等大宗資產買賣的時候,房產是一種貨幣,這個貨幣的面值寫在了中介機構對房產的估價上。而在企業(yè)的抵押資產中,比現金和機器設備等更好用的便是房地產,房產的實際價值,更是遠遠高于企業(yè)所謂的知識產權。

從資產角度來看,中國的絕大部分企業(yè)其實都是房企,因其資產最值錢的部分都是房地產。我們熟悉一句話叫做,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實際上,當某種資產對我們形成“綁架”,其實也就是意味著這種資產是一種最具有市場普遍性的硬通貨,成為了流通中的“錢”。


2.jpg


因此,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工資收入恐怕是永遠追不上房價,那么你手中持有的房產,那才是你真正財富的價值,房地產的面值,遠遠比貨幣面值值錢得多。

從貨幣內生的角度看,事實就是如此。房地產在未來將成為有房者之間的游戲。我們談房價的時候,通常會說一套一線城市的房產(例如北京),等價于大約三套相同面積的二線城市房產(例如天津)。當我們這樣描述的時候,其實已經把房產作為了一種價格標簽來使用。

從這個角度講,持有房地產貨幣是讓你能參與到這場房地產“硬通貨交易”的憑證和門檻。一般人要持有上千萬的流動現金是不太容易的事,但一個人擁有幾十萬的現金和百萬房產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他利用這兩樣資產撬動金融杠桿,換來一套上千萬的房地產的所有權也是可能的——前提是他要能通過銀行的風險評估。

因此,房產的擊鼓傳花游戲,說穿了就是用劣幣換良幣的游戲。但是,這場游戲最后的結果是極度不公平的。對于之前沒有持有房產的人來說,如果不能找到能賺取大量現金流的方法,那么他幾乎是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這場游戲之外,連參加都沒資格。這會造成無房者越來越貧窮的現實,將來會形成一個基數龐大的無房社會底層。

與此同時,中國不同地域的房價差距將因此更大。在經濟發(fā)展較好的城市,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用手中的房換房的意愿會更高。根據某大學去年關于京津冀地區(qū)的一份統(tǒng)計,當月收入達到1.5萬到2萬元時,54%的人會選擇繼續(xù)購房,超過70%的人是為了改善型需求。當月入超過4萬時,仍然有45%的人選擇繼續(xù)購房,并且對于住房的面積和品質要求會更高。

一線城市里即使是最差房產的持有者把房賣掉時,也能找到接盤者,接盤者就是外來人口,他們剛剛進入一線城市,賣掉了老家的“劣幣”房產,湊夠現金,交夠了社保,來到一線城市買下第一座房產。這種接盤者數量龐大,因為中國未來還將有數以千萬的人口渴望進入一線、二線城市安居生活。

但相反,在三線城市和各種小城市,房地產將成為真正的“劣幣”,因為這些房子的擁有者很難再找到接盤的買家,再往下面說實話也沒人了,人都往大城市扎堆呢。在這些地方,會出現真正的“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房產市場越來越差。這時,我們會發(fā)現,人們買房只是為了囤積換取“良幣”的資本,支撐房產這種貨幣的最下層的基礎,原來是如此的脆弱。

毫不夸張的說,在這場以房換房的游戲中,你持有多少劣幣或良幣,決定著你家族未來的財富和地位。

編輯者:卷毛

分享到: